腹胀,是肠道在报警吗
腹胀在消化科门诊十分常见。经常有患者自诉餐后或生气后出现腹部胀气,伴有嗳气、肠鸣等症状,有的腹胀如鼓甚至能看到或摸到腹部有“包块”,揉揉肚子或者活动后排排气就没了。有人认为腹胀是吃得不合适满不在乎,有人因惧怕腹胀而不敢吃饭,甚至怀疑、担心自己得了癌等大病而忧心忡忡。
腹胀以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或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为主要表现。
正常人出现腹胀,多由于进食过多过快、进食难消化或易产气食物、喝大量碳酸饮料,以及肥胖、久坐不动等导致,一般持续时间短,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即可避免腹胀的发生。
由病理因素引起的腹胀,与胃肠道动力异常、腹腔压力增高、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菌群失调、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常见于功能性腹胀、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不全性肠梗阻等胃肠疾病,以及胰腺、胆囊、肝脏病变,腹部术后也可以引起腹胀。此外,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等容易出现腹胀症状。由于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腹胀的感觉往往是模糊的,且定位不准确,病变可涉及多个脏器,治疗上需针对病因进行诊治。
对于经常腹胀、便秘或溏泻的中老年人,应该进行胃、肠镜的检查,排除是否存在活检病理诊断为异型增生(癌前病变)的胃肠息肉;对于伴有消瘦、排便性状发生改变,甚至黑便、吞咽困难、腹部包块等报警征象的肿瘤高危人群,需要敲响警钟,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减少摄入肉类、干果、薯类等易产气食物,少喝碳酸饮料和啤酒,吃饭时避免狼吞虎咽)、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养成晨起排便的习惯等来缓解腹胀。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腹胀的药物。对于程度较重、难以缓解,以及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胀,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人民政协报》6.2 唐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