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健康频道>> 名医访谈

钟南山:一个月里广东做了什么

2021-06-28 15:40:44 来源:健康报 我有话说
0

  “广东省在国内首次德尔塔变异株社区传播的防控上,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6月25日,广东省政府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市举行。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过去一个月广东省在疫情防控中的经历、经验和启示。

  初步摸清德尔塔毒株特点

  德尔塔变异株有什么特点?钟南山总结出4条:首先,德尔塔毒株与野生型的普通株比较,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100倍。第二,德尔塔毒株在身体内的潜伏期比较短,大概1~3天,而去年武汉疫情中的新冠病毒潜伏期平均为3~7天。第三,德尔塔毒株在体内转阴的时间较长,为13~15天,少数超过20天,远长于普通株的7~9天。第四,毒株传染性有所增强,比普通株高1倍。在疫情早期,10天内发生了5代的传播,传播指数为4.04~5。

  钟南山说,经过多次调整防控方案,自6月19日以来,广州社区没有新发感染。从疫情开始到实现连续“零新增”,时间不到一个月。可以说,广州的这次疫情初步得到了有效控制。

  首次建立“黄码”制度

  在谈到疫情防控处置策略时,钟南山表示,广东除了学习北京新发地疫情的有效防控方法外,也根据德尔塔毒株感染的特点,采取了一些创新的科学管理措施。

  一是快速锁定传染源,查清传播链。5月21日接到报告后,当天下午,就锁定了感染来源。对病例进行了毒株的基因检测,发现传播链清楚。

  二是针对德尔塔毒株,更新了密切接触者的概念。过去,感染者发病前两天的家人、同办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内一同吃饭、开会的人,属于密接。对德尔塔变异株,在同一个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曾经相处的人,都是密接。根据这一概念,继而分级制定了封闭、封控等不同管控模式。

  三是首次建立了“黄码”制度。通过通信大数据,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调取曾去过重点区域的人员行动轨迹,赋予黄码。黄码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结合“三天两检”“七天三检”等措施,一定意义上实现更加精准地监控。通过以上措施,在广州传播链的167例病例中,主动搜索出无症状病例53例,占31.7%。

  四是严防向省外溢出。5月31日、6月2日,广州、佛山先后发布通告,要求离粤、离穗、离佛人员提供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后面加码要求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五是开展封闭、封控区域的动物监测。目前,已有国外实验证明新冠毒株可以传给猫。发生疫情的广州荔湾西关是旧城区,老鼠特别多,居民也喜欢养猫。广东专门抓了70只老鼠做咽拭子。7月,将完成对猫、狗的检测。“一定要堵住漏洞,避免从动物传到人。”钟南山强调。

  尽快推进疫苗接种

  钟南山还强调,有效控制不等同于社区病例长期“零新增”,在管控范围内偶然有一两例患者出现,也是有效控制。但如果在管控区域外出现病例,就要高度警惕。另外,医院发热门诊要加强管控,加强物理隔断,比如要负压、不要有窗户,选址相对独立,注意选下风向的位置,与普通门诊有不同出入口等。

  钟南山指出,疫情中发现,有些隔离酒店并不符合隔离要求。深圳和广州接纳了全国近80%的国际入境人员,今后境外输入引起的感染还会不断出现,因此隔离点的建设很重要。现在,广州市政府计划建立“广州国际健康驿站”,占地25万平方米,共设置5000个独立房间。据了解,深圳也准备建立类似机构。

  钟南山提醒,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德尔塔毒株的流行,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之间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平衡。除了严格落实群防群控措施,还要尽快推进疫苗接种,建立群体免疫。从以色列、美国、英国的情况来看,疫苗接种后,病毒感染率明显降低。从实验室结果来看,国内最常用的3种疫苗对德尔塔毒株是有效的。

[责任编辑: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