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尊老”办实事 北京医疗机构破解老年人看病痛点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的李大爷,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就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
这几天,李大爷在社区医院做了胸片检查。片子出来后,社区医院的大夫通过网络将影像数据传输到一家二甲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这家医院拥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东城区所有的社区医院都可以将胸片、心电图影像传送到这里,由专家进行研判,随后把诊断报告同步传回社区医院。
李大爷整个就诊过程用时1个多小时,基本靠数据跑腿就能完成线上专家问诊。
为了使社区技师拍片更规范、更符合诊断要求,东城区医学影像中心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师进行培训。遇到疑难病历,远程诊断中心还能请三甲医院专家进行会诊。
北京市东城区医学影像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志凌说,让老百姓享受到最快最优的影像服务,能够增强基层医疗承担分级诊疗的能力,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发展。
与之相配套,为减少老年慢性病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北京市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通过在线问诊等方式,为65岁以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家庭医生签约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多种方式的“送药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210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
做强社区医院、培育家庭医生,只是北京市医疗系统“助老”“尊老”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为民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医疗系统从12345市民热线老年就医诉求的大数据中不断找到痛点,发力破解老年人看病难题。
在北京市东城区普仁医院门诊大厅入口,摆放着一台特殊机器,就诊者用自己的身份证或医保卡刷一下,几秒钟就能完成体温检测和健康宝查询。
这个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主要是针对一些无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使用手机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手机的情况而增设的。它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搬”走了老年人就诊流程中的一道坎儿。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医改处副处长陆珊介绍,近期,北京市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建立了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老年患者通过自助流调一体机,只需在屏幕上签名,机器便可自动完成快速读取证件信息、自动填写流调表格的任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就医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单就挂号而言,从传统的窗口预约,已延伸出网络预约、微信预约、App预约等更加灵活便利的方式。但老年人作为就诊需求较大的群体,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挂号方式反而可能增加他们的不便。
对此,北京市通过各种改善措施,满足老年人的挂号需求。比如,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各预约挂号平台可绑定多个就诊卡,方便家人、亲友等代为挂号;通过鼓励门诊医师为老年人提供诊间复诊预约服务,免去老年患者复诊“抢号”烦恼……
陆珊介绍,北京市卫健委正通过号源下沉的方式,增加社区家庭医生预约号源的数量,同时畅通其转诊渠道,在医联体内为老年患者提供优先就诊服务。预约转诊平台正在建设中。
近期,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创建老年友善医院,主要从老年友善文化、友善管理、友善服务、友善环境等方面推进医疗机构为老人服务,全市累计已有253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今年,北京市卫健委继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不低于65%。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见习记者 王喆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