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健康频道>> 大图右侧

基层医技人才短板须补齐

2021-04-12 09:16:53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尹治才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投入、项目支持和地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多向发力下,我国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得到大量配备、大幅更新,现代化的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甚至CT机等仪器,逐渐进入了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甚至闲置的问题比较普遍,尤其在偏远的西部、山区等不发达地方的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突出,人们看病往往还是去大医院。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的医疗技师人才严重缺乏,现有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设备管护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的分级诊疗模式“物”的方面已基本解决,但是“人”的方面短板明显。乡镇卫生院通常是选派现有人员短期学习后操控医疗设备,不专业且不具备通才的能力;社区服务中心因编制有限,服务人口相对不多,技师缺乏且操作水平不高;中小民营医院从控制成本出发,一专多能的专业技师尤为紧俏。按照目前全国约3.8万个乡镇卫生院,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众多中小民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技师人才的需求量达数十万,但是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仅设有影像、检验专业,且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大多进入了三级医院工作,形成了基层医技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尽快在全国具备条件的高、中职院校设置医疗技师专业,承担起向基层医疗机构定向培养一专多能医技人才的任务,弥补各医学院校医技人才供给不足短板,打通基层医疗机构技师输送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实行影像(X光、B超)+检验或影像+心电图,或者影像+检验+心电图的高复合型专业,以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的通才需求。

  三是加大对开设医疗技师专业的高、中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给予增量资金、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和倾斜,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落实人才“订单式”就业协议,着力补齐基层医技人才短板。

  四是针对基层现有医疗人员加大培训,提升医技教育、理论和技术水平,同时针对医技专业人才,出台经济政治待遇、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培训等激励政策,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能安心”的人才机制,真正实现乡镇(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实现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作者系四川省政协委员、巴中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