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健康频道>> 防病治病

陪伴孩子成长 家长需学会自我觉察

2020-12-21 09:07: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有话说
0

  我是一位高中学生的妈妈,感觉和女儿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现在一看到孩子拿着手机,脑海中便会迅速、直接地跳出“她又在玩游戏、刷视频”“她真是不听话”“她无可救药了”一系列的念头,然后就是一通指责,甚至有更过激的行为。我感觉女儿有时候也被我搞得不知所措,情绪烦躁,但怎么做才能够缓解这种不良情绪呢?

  专家观点

  广渠门中学心理教师闫娜:有时,我们对某人、某事反应过激,常常是另有前因。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确因手机过度使用干扰了学习、生活;可能因为孩子总对家长的说教表现得不以为意。而当家长们担心、生气、沮丧情绪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后,当想得到孩子配合的需要未满足时,家长心里就容易失衡。不少亲子矛盾就是这样造成的,单纯的说教也很难有效。

  在与孩子相处中,特别需要家长自我觉察。要能够不被表象和情绪所操控,保持对自我情绪、行为、认知全方位的觉察和监控,让自己先慢下来、静下来,始终保持与孩子站在一起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家长可以尝试和练习强化自我觉察能力。首先,家长教育孩子时,时刻注意觉察自我的情绪状态是否平和可控,不把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不如意发泄到孩子身上。同时,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拓宽视角。当孩子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时,家长不妨试着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曾经有过的兴奋、好奇、手足无措或生气,与孩子交换角色演一出情景剧,与孩子一起讨论他做的事,了解他的目的和需求。

  家长可以练习共情,传递接纳。真正走进孩子的心情世界才能找到哺育情感的办法。让伤心的人停止哭泣,最好的办法绝对不是一句“别哭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而是静静地陪着他,给他轻触和纸巾,允许他把负面情绪表达出来。让情绪情感在亲子间自然流动,共享才能共通。

  此外,还要注意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让语言和行动保持一致,对孩子的要求自己先做到,对不易改变的事情研究其中的困难,与孩子共同面对挑战。就像有位老校长说的:坐在孩子身边看会儿书吧。

  没有谁天生就会做家长,家长还要同时面对成人世界的压力,所以,教育之路上要学会不断给自己赋能,特别是在遇到挑战的时候。父母携手,必要时寻求他人支持,在工作中实现价值,在生活中发展兴趣,保持愉悦心境等,这样的状态更能给自己带来胜任感、充实感。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