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健康频道>> 名医访谈

三伏养生,冬病夏治正当时

2020-07-29 14:36:54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本报记者 陈晶

  一年一度最难熬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三伏天里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也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三伏天既是慢性病的缓解期,也是防治慢性病的黄金时节,充分利用这个时节进行治疗,可未雨绸缪,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医院主任医师史大卓介绍,《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治未病”的重要思想。“冬病夏治”则可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寒性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防病治病的作用。

  夏宜调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史大卓说,三伏天,天阳下济,地热上升,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人与日月相应,在人体五脏之中,心属火,与夏相合,所以,此时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史大卓介绍,心主神志,暑热之邪易侵袭人体,扰乱心神,人们常感觉心烦气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些不良情绪,做到神清气和。三伏天还可以适当补充盐分以养心,这是因为心属火,咸味入肾,可坚阴以遏制心火康盛之势,故应注意补充盐分,既可以防止水分丢失,也为了平抑心火。

  冬病夏治要“趁热”

  “三伏天自然界阳气升发最旺,根据中医‘因时制宜’的观点,三伏天是顺应自然培补阳气的最佳时机,适宜‘冬病夏治’。在这一阶段,人的肌肤腠理开泄,经络气血流通,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唐山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清贤告诉记者,“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而“夏治”是指在夏季疾病缓解之时,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王清贤介绍,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和《素问·六节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三伏天因时制宜,顺应自然补充阳气。

  “三伏贴属于中医传统的‘冬病夏治’特色疗法。”王清贤说,在三伏天通过在特定的某些穴位贴敷相应功效的中药膏剂,对于某些冬季加重的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使用的药物及取穴的不同,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王清贤介绍,根据三伏贴的原理,“冬病”都可以用相应的三伏贴治疗,如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哮喘等均可以使用三伏贴辅助治疗。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敷贴,如孕妇、有皮肤过敏、发热者。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为30分钟~1小时,儿童15~30分钟,治疗后皮肤会有发热感,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此外,应注意敷药后最好2~3小时以后再洗热水澡,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一旦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涂抗过敏药膏,必要时去医院就诊。同时还应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鱼虾等海鲜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其实,冬病夏治所包括的治疗方法不仅仅只有三伏贴。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有针刺、艾灸、拔罐、刮痧、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药浴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也能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这是因为夏三伏时,人体气血也较为充盈、活跃,经脉之气流畅,穴位得气敏感,针刺后病灶的感应性好,从而可以取得显著效果。

  保护脾胃,安然度过三伏天

  “除了调心、护阳之外,三伏天保护脾胃也很关键。”史大卓介绍,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尤其到了夏季三伏天,雨水较多,湿气偏盛,因而湿就是三伏天的主气。三伏天亦称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湿邪为患,多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湿多因淋雨、涉水或久处湿地,热蒸水湿上腾所致;内湿多因食用生冷瓜果、冷饮等性寒之物损伤阳气所致,对人体脏腑影响最大的当属脾胃。这时,人们往往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不爽等脾胃受损的表现。

  “预防伤湿,首当护脾。”史大卓说,只有人体脾阳振奋,脾胃健运,才能有效地抵御湿邪的侵袭。此时,人们应注意在淋雨、涉水后,及时擦干身体,更衣保暖;劳动、休息时尽量避开水湿过盛的地方。为防内湿,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尽量清淡、易消化,早、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再则,因为夏天有暑热,可以在快熬好的粥中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良好的睡眠对安度长夏也很重要。”史大卓介绍,长夏的特点是白天时间长,夜间时间短,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建议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但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