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健康频道>> 大图右侧

“软绵绵”的小型游乐设施缺少硬性监管标准

2020-07-10 16:33:43 来源:消费日报 我有话说
0

  深受儿童甚至成人欢迎的小型游乐设施,其实也是暗礁重重:风一吹就被掀翻的充气城堡,“咬”断手指的摇摆机,致人瘫痪的蹦床……近年来,见诸媒体的小型游乐设施导致的死伤事件屡有发生。对此,不少报道指出,缺少安全和卫生标准以及监管缺失是导致小型游乐设施市场良莠不齐的根源。

  事实果真如此吗?相关标准和规范并没有缺席。

  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T 34272-2017)早在2017年就已经发布,并且于2018年实施。该标准适用范围是“3周岁—14周岁儿童在公共场所游乐用的小型游乐设施”。标准规定了小型游乐设施的材料、安全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使用维保说明书和使用管理,并且对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

  对于充气式城堡之类的充气式游乐设施,2018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该规范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记者了解到,该规范针对充气式游乐设施的特点,提出了风险评估、围墙、场地要求、游戏者数量、紧急情况处理、安全标示等多项技术要求。例如,充气式游乐设施应配有锚固系统或压载系统,使其能够固定在地面上;一般情况下,锚固点应沿着充气式游乐设施周边均匀分布。在户外使用的充气式游乐设施每个锚固点及其组件(如锚固点绳、织带、金属附件、桩、重物等),应至少承受1600牛的拉力;锚固系统施加力的方向应与地面成30°至45°夹角。

  监管方面,2019年9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一些地方还存在经营管理主体安全责任不落实、游乐设施的生产和运行管理不规范、小型游乐设施监管缺失、游玩者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造成安全事故频发。

  《通知》指出,各地区要对每起游乐场所人员伤亡事故认真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按照“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要求,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部门、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进行处理,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要坚决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充分发挥事故查处对加强和改进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安全的促进作用。要严格实施信用惩戒,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不及时整改,仍冒险经营的,以及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按规定将负有责任的经营管理主体和有关人员纳入联合惩戒对象,实施有效惩戒,切实提高经营管理主体的违法违规成本。

  然而,各项标准和规范被某些媒体“忽略”,并不是没有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对游乐设施的安全性缺乏应有的重视。

  另外,根据北京某游乐设备公司销售员介绍,充气游乐设施的使用寿命通常为6年左右,但游乐场有些经营者购买的并不是全新的设施,而是“不知道已经用了多久”的二手设施。

  对于相关的安全要求,有些经营方的做法也很敷衍。例如:固定锁扣闲置不用,仅用石块、沙袋等物体简单压住,或者用绳子捆绑在附近的柱子甚至是树上,有些甚至不采取任何固定措施。

  监管方面,记者发现,虽然《关于加强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要“严格按规定将负有责任的经营管理主体和有关人员纳入联合惩戒对象。”但从执行情况看,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市场监管部门通常只对大型游乐设备进行监管;依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文化执法部门只对室内游乐场所的游戏机等负有监管职责;城管部门只对街头游乐设施是否占用公共空间、是否扰民和污染环境进行监管。

  充气城堡等小型游乐设施到底由谁监管?是标准缺失还是监管缺失?

  有关专家表示,部分报道认为小型游乐设施没有标准或者标准形同虚设,主要是由于相关国家标准为推荐性属性,无法强制执行。

  另外,有关方面认为,不少儿童游乐场租赁的是市政道路、公共场地,城管部门在租赁许可审批时应当加强资质审核,要求经营者提供游乐设施的合格证,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责任划分。(记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董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