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助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数千年来,中医药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中表现优异,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医药在防治SARS、禽流感等流行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使医学界更加相信,虽然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两者有机结合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国用了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并降低了新冠肺炎致死率,这与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全程参与是分不开的,成为这次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医学界的一场大考,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完全相同的先例可循。几千年来,中医药有数百次应对疫病的成功经验,以及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能够根据不明原因疫病的临床特点,通过核心病机分析确定治疗原则,迅速制定并实施有效方案。根据中医理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和优化临床经验,形成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全过程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阻断病情发展、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机体康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中医药使用率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了90%。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断轻症转为重症,促进病人康复。中医接管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564例患者中,无1例转为重症。二是中医药救治应当有自己的阵地,方能显身手。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重症病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发挥了中医药和西医药优势互补的作用,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四是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坚持以疗效为导向,边临床边研究,快速筛选出了临床疗效确切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
坦诚地说,中医药在充分发挥疫病防治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还不畅通,中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中医药疫病理论研究和科研基础薄弱,缺少临床专科和医学中心,全行业没有P3实验室等。
因此,中医药未来发展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针对行业短板开展以下工作:中医药继承古典医籍中的精华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应当结合现代技术加强系统梳理和挖掘工作;中医药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支撑,尤其需要在循证医学理念下生产科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研发一批确有疗效、安全性好的现代中药;鉴于中医药独特的理论特性,创新适合于中医药特点的临床评价方法和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开拓原创标准研究;尽快启动中医药重大装备研制专项研究,这将是中医药发展的助推器;中医药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应当加强和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全民健康需求;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常态化中医药应急处理能力和人才培养,加强重症、ICU科室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疫病防治学科。
(作者:张伯礼,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金振娅、李晓、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