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踏青小心惹蜱上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媒介生物控制室副研究员 吴海霞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户外活动也多起来,很多人更是喜欢踏青赏春。但是在野外活动,要警惕惹蜱上身。
蜱俗称狗豆子、草瘪子、草爬子、壁虱等,是一类体表寄生的吸血节肢动物,一些种类可侵袭人体。被蜱叮咬后,一些人会出现皮肤红肿、发痒,但也有无症状者。有的雌蜱唾液腺可分泌神经毒素,引起急性肌萎缩性麻痹,称为“蜱瘫痪”。如果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神经上较长时间,使呼吸受到抑制,人会窒息而亡。特别值得警惕的是,蜱能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Q热、无形体病、巴贝斯虫病、莱姆病、野兔热等多种传染病。蜱通过在鸟类和野生哺乳动物等之间频繁地更换宿主,将病原体在动物间、动物和人间相互传播。
蜱类栖息环境多样,除绿地青草外,春季的枯草、枯叶下也可能隐藏着越冬的蜱虫,甚至荒漠地带也有蜱类栖息。春季是蜱类高发季节,北方地区一般3~6月份为活动高峰,南方地区蜱的活动季节更为广泛。
蜱吸血习性与蚊虫不同,一个发育阶段仅饱血一次,一次吸血数天,甚至十数天,随种类和龄期不同。常叮咬人的隐蔽部位,吸饱血后身体迅速膨胀呈圆球状,体积可扩大几十倍,成蜱饱血后如黄豆粒大。蜱叮咬时分泌一种“麻醉”物质,使人感觉不到疼痛,一些患者最初以为是身体长了肉瘤,一些人直至蜱饱血脱落都没有发现有蜱叮咬过自己。
野外活动,可采取如下防蜱措施:1.如有可能,提前注射相关的传染病疫苗;2.在蜱的活动高峰期去野外活动,可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可以持续保护几个小时,但要注意其防护有效时间;3.在蜱的活动高峰期去野外活动,不要随意在草地上躺卧;4.尽量穿表面光滑、浅色的衣服,以便能及时发现爬上身的蜱;5.进入草丛,务必把裤腿塞进袜子,进入林区可穿连帽衣,带上帽子;6.野外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自己或相互检查对方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附着。
一旦发现有蜱已咬钻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还易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应尽快求医取出,然后做局部消毒处理。如自己拔除,应用镊子贴紧皮肤,尽量靠近蜱的头部夹住蜱,然后迅速拔出,不要只夹蜱裸露在外的躯体,这样容易把头部拔断,残留在人体内;如有蜱的头部断落在皮肤内,应尽快求医处理。蜱或其残体拔除后,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就诊确认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尽量不要用手捏死、摁死蜱而接触蜱的体液,如不小心接触,要及时进行消毒。
蜱的宿主动物多样,包括兽、鸟、爬行动物,甚至两栖动物。狗也是一些蜱种喜爱的宿主动物。因此,野外游玩不仅要提防自己和家人惹蜱上身,还要警惕宠物染惹。从野外返回时,应检查宠物是否染蜱,特别要注意毛发内是否藏有蜱,发现后及时摘除,或进行专用的杀虫剂药浴灭蜱。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